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焉是什么意思,他的野心还没死?
刘辩心生怒意,却没对杨修表露,反而关心起杨修的身体来。“你也是悟命之人,怎么累成这样?是不是又连续不眠不休,夜以继日?”
杨修苦笑道:“关中刚刚稳定,那些郡吏惶惶不安,臣也不敢大用,只好自己辛苦一点了。”
刘辩咂了咂嘴,有些头疼。他身边的悟命之人不小,可是大多数都是武人,打仗没问题,可是让他们理政就不行了。现在政务都落在贾诩、杨修的身上,贾诩又是一个老乌龟,能不管的就不管,大量的具体事务都要由杨修负责,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文武不均,山西人质朴少文的弊端现在开始慢慢呈现出来了。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仅有将,没有相,终究还是不行的。
“德祖,这不是一个办法。”刘辩问道:“你看,能不能在道门里挑一些识文断字的人补充到各个官署里去,充作胥吏?”
杨修不解:“陛下不可,道门中人自私自利,一心只为苟活,不肯用心于政,他们只能自理,不能理人。陛下为什么不直接从洛阳调人?洛阳太学有三四万太学生入仕无门,陛下一纸诏书,便会有成百上千人的赶到关中,为陛下效命。”
“太学生,那些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能有什么用?”
杨修连连摇头:“陛下,儒家经典中的确没有什么具体的政务办法,可是儒家经典讲忠孝,讲仁义,讲廉耻,这样的读书人从政,总比那些只知道横征暴敛的酷吏好吧?再说了,太学虽然不讲刑律,可是太学生中懂刑律的却不少,以仁义之心,执刑律之政,这才是行王道的正途。”
刘辩瞟了杨修一眼,半开玩笑的说道:“你的书生气又犯了吧?”
“不然。”杨修正色道:“陛下,汉高祖得天下,陆贾曾云: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是以进《诗》《书》,又作《新语》十二篇,每进一篇,高祖未尝不称善,左右称万岁。陆贾没世,贾生继之,有攻守异势之论,有此诸贤薪火相传,休养生息,才有文景之治,才有汉武之赫赫武功。如今之势,不正如当初吗?陛下欲行王道化天下,又何必拒儒生于千里之外?”(未完待续)
ps:恭贺书友陆伯言成为盟主,哈哈,终于有盟主了。
ps:今天还有,老庄有债必还。
第302章 荀氏之儒(冬寒夏凉万点打赏加更)
刘辩没有立刻答应杨修,他要仔细考虑一下。
大汉有今天,儒门有功,但是儒门的过也不小。不是儒门中人丑恶,而是两种意识形态无法调和,更何况现在儒门拥戴袁绍为领袖,起兵山东,分裂天下,他如何还能毫无保留的信任儒门?
如果儒门要求他禅位让贤,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先例的,如今儒门的实力更大,甚至不惜举兵造反,另立新朝。太学生也是儒门拥趸,当初起党锢之事,太学生就是冲锋陷阵的马前卒,把这些人弄到长安来,会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刘辩必须慎重再慎重。
刘辩找来了主管政务的贾诩,将杨修的建议告诉了他,却没有提杨修的名字。
贾诩听完之后,笑了笑:“陛下所虑甚是,党锢时,的确有不少太学生从中生事,与朝中大臣互为表里,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太学生都热衷于仕途。依臣看来,儒生其实也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学而优而仕,一种则是学而优也不仕。”
“前一种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读书不过是做官的手段,他们当然热衷于名声,汲汲于仕途,一心想出人头地,所以才呼朋引伴,互相标榜。这种人可用,只要陛下给他们富贵,他们随时都可以改变态度。”
“至于后一种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知。并不关心政务,只要谁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心做学问。他们就支持谁。这种人当然也可用,毕竟有了他们的努力,才能文明昌盛,彬彬有礼。”
刘辩没好气的看着贾诩:“文和,说了半天,你等于什么也没说啊。”
贾诩不解:“陛下,臣怎么没说?臣的态度很明朗啊。”
“你的态度是很明朗。可是,汲汲于仕途的人求的是富贵。朕现在能让他们贵,却不能让他们富,他们能来么?就算来了,到时候唯利是图。迟早还会因为贪腐被杀,问题没解决,反惹了一些麻烦,说不定还会给朕带来一个杀儒的恶名。至于后一个,他们倒是没坏处,可是也没好处,朕现在捉襟见肘,哪里闲钱供养他们,装点门面?”
贾诩躬身道:“陛下圣明。这两种人都可用,只是陛下不可用。儒门本来就是装点门面的,诸子百家中。儒门最先立派,也是他们最早游说诸侯,可是他们除了留下一些夸夸其谈的大言之外,何尝有人能强一国?鲁是儒门的发源地,可是鲁却早早的就亡了。齐有稷下学宫,亦是儒门大贤聚集之地。可是齐却坐失统一天下的良机。由此可见,所谓儒门能强国之说。实属谬论。”
刘辩很惊讶,他很少看到贾诩有这么激烈的反对儒门的。事实上,贾诩很少如此激烈的反对任何一件事,他可以提建议,但是很少坚持。
“那你的意思是学秦,以法治国,耕战自强?”
贾诩不置可否:“陛下,当先儒门大贤荀子到秦,可是盛赞秦国的政治的,说秦是‘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他的两个弟子先后入秦,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大功,其后,张苍、贾谊、申公等人传荀子之学,开儒门入政之河……”
“等等。”刘辩打断了贾诩的话,疑惑不已:“贾谊是荀子的传人?”
“当然。”贾诩很意外于刘辩不知道这个关系。“贾谊师从吴公,吴公与李斯同邑,曾经以李斯为师,而李斯正是荀子的入室弟子,所以贾谊是荀子的三传弟子。陛下没有读贾谊的政论吗?他的思想和荀子非常接近的,都是推崇礼法,希望以礼法治国。与李斯、韩非相比,他只是把礼提到了法之前,而非李斯、韩非重法轻礼,崇尚末智。”
刘辩半晌无语。他也读了一些书,已经觉得自己眼界大开了,没曾想儒门里面还有这样的故事。这么说来,荀子才是联系秦汉的人?李斯、韩非助秦始皇统一天下,贾谊、申公的弟子则开启大汉统一思想的征途,并最终使儒门独尊。
荀子才是儒门的大圣人啊,可是为什么如今的地位反不如董仲舒?
听了刘辩的疑问,贾诩笑了:“陛下误会了,董仲舒之儒,乃是公羊春秋学,而荀子所传却是谷梁春秋之学,他们并不是一家?”
“不是一家?”刘辩更是大惑不解:“两家都是春秋,又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和今古文一样?”
贾诩有些为难,这种学术问题,他并不擅长。“陛下,臣只知大概,具体而言,还是由荀公达来解答比较好,毕竟他才是荀子的嫡传子孙,了解的事也比臣多。臣只能说,荀子之儒与董仲舒之儒在于礼法与教化的先后,荀子认为为政当以礼法促教化,而董仲舒则认为先教化而后立礼法。两者比较,董仲舒之学更理想化,不如荀子之学切实可行。至于今古文,则又不同,古文经学推崇的是《左传春秋》,而不是荀子之学推崇的《谷梁春秋》。”
刘辩有些挠头,这里面太复杂了,不是他一时半会的能搞清楚的。不过他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贾诩不赞同从洛阳征召太学生到关中任职,这些人的理念不同,到关中弊大于利。
“那如何解决眼前人才短缺的困难?”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